其中,新疆最高为涨2.9%,陕西最低涨1.0%。
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把中国经济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大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这一年,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稳步提升。

12月9日,编号B919A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启航飞往虹桥机场,标志着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飞机产品竞争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贡献力量。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坚持向创新要动力,今年多项产品填补技术空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加快完善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通车流、物流堵点,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两类主体。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中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高素质人才和资源加快向纽约、北京、旧金山-圣何塞等科学中心聚集。创新高地单项排名前20的城市(都市圈)包括旧金山-圣何塞、东京、北京、纽约、京都-大阪-神户、首尔、粤港澳大湾区等。此外,科学中心单项排名前20的城市(都市圈)包括纽约、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北京、粤港澳大湾区、日内瓦、剑桥、伦敦、牛津等。
创新生态单项排名前20的城市(都市圈)包括旧金山-圣何塞、伦敦、纽约、粤港澳大湾区、北京、多伦多、日内瓦、波士顿等。12月19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GIHI2022)。

共有19个中国城市(都市圈)进入榜单,且中国城市创新经济表现活跃,在科学中心、创新生态方面不断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创新要素聚集与辐射带动作用,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波士顿等城市要素集聚水平突出。例如,亚洲城市在科研机构与科学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亚洲城市正在推动国际创新版图向多极化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GIHI2022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3个维度的31项指标,对全球10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反映出了世界创新版图变化趋势以及国内重要城市的创新表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是评估全球典型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而开发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数。GIHI2022显示,纽约、旧金山-圣何塞、北京、伦敦、波士顿、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日内瓦、巴黎、上海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中分列前十强。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进入全球前十强,分别位居全球第六、第十。北京持续汇聚世界顶级科研设施、一流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在创新型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主要创新城市表现不俗,5个城市进入科学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前20强,北京在科学基础设施方面位居全球第一。指数显示,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

指数报告认为,全球不同区域科学中心和创新生态的异质化竞争程度加深当前汽车产业并非只强调量的增长,而是转向高质量发展,比如落后产能淘汰、借助电动化发展契机向智能网联化发展等,上述因素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电动化加速发展,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角逐也逐步开启,新能源车对行业生态的重构,既蕴含机遇,更充满挑战。比如,汽车芯片和软件系统历来是自主品牌的薄弱环节,至今仍面临着卡脖子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汽车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其中,MPV的降幅最为明显,呈现两位数下滑。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的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了600万辆大关,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是新能源车市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2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1月的汽车销量为232.8万辆,环比下降7.1%,同比下降7.9%,终结了自6月以来持续多月的正增长走势。新能源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车市中的重要地位,而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车市整体发展。
在业内满怀期待年底出现翘尾的行情下,汽车市场却露出些许疲态。随着11月汽车销售数据的公布,关于今年汽车总销量最终结果、明年车市走向等,成为汽车市场普遍关注的话题。
以往,在一项利好政策即将退出市场前,都会引发一波消费市场的抢购热潮。谈及给出这一目标的原因,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芯片供应紧张、消费透支等,将成为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作为新能源车市场化推广程度的晴雨表,市场渗透率是观察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的关键指标。但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轿车、SUV和MPV三大类车型的市场销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针对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市场的两项利好政策,即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政策以及新能源车国家补贴政策,均将于今年底退出市场。6月以来,随着利好政策组合拳相继落地,国内车市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
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12月月度信息发布会上总结11月车市时,略显遗憾地说,由于11月车市表现双降,现将2022年全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从2750万辆调整为2680万辆,预计同比增长调整为2%。
当车企产能无法有效供给时,近2年困扰消费者的新车等待时间长、交付难等问题仍将存在。从汽车消费市场环境来看,这样的期待并非没有缘由。
尽管近几年我国车市出现了波动,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目前已处于短期调整的尾声,未来车市将保持温和的增长态势。按照原有规划,在成色十足的金九银十气氛烘托下,业内一致看好年底车市表现,期待以高增长成绩为2022年汽车市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能源车不降反升在整体车市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引领汽车市场转型发展的新能源车能否逆势增长,备受关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也公开表示,按照每年4000万辆的更新速度计算,今年2700万辆左右的销量还没有达到新车销量峰值,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和整个车市必将呈现新一轮增长。令人欣喜的是,11月,新能源车销量为78.6万辆,同比增长72.3%,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这意味着,我国已提前3年完成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
11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3.8%,稳定地保持在三成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在事关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国内企业缺乏系统重构技术,相关基础技术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包括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等面临短缺,影响着汽车企业的生产、销售。
2022年,是汽车市场利好性政策切换的关键性一年。不得不说,在汽车市场冲击全年销量目标的关键节点上,车市双降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全年销量目标再下调受市场环境对汽车消费市场冲击,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终端汽车市场表现低于预期,供给端节奏放缓,为汽车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明年车市发展谨慎乐观虽然市场发展存在种种变数,但是2023年的汽车市场依然让人充满期待。